Quality is life, service is the tenet
顯微鏡下的流感嗜血桿菌|應用百科流感嗜血桿菌是一種沒有運動力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最初常被誤認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因,實際會導致其他種類的病癥,如肺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疾病。如何檢測流感嗜血桿菌?可以采用培養法和顯微鏡鏡檢。流感嗜血桿菌在巧克力瓊脂平板上,無色透明似露滴狀的菌落,以及衛星現象陽性,生長同時需要V、X因子兩種因子,普通培養基上不生長。流感嗜血桿菌在顯微鏡下呈桿狀或球桿狀,大小為0.3~0.4μm*1.5μm,兩端鈍圓,有多形性,黏液型菌株有莢膜。經革蘭染色,在顯微鏡下呈紅色如果想快速識別
顯微鏡下的布魯氏桿菌|應用百科布魯氏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不運動細菌,它會引起布魯氏桿菌病,它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危害大。在我國該疾病的主要傳染源來自牛、羊、豬3種牲畜。如何鑒別布魯氏桿菌呢?生物顯微鏡在這里起到大作用。布魯氏菌在生物顯微鏡下通常呈球形、球桿形或短桿形,菌體大小一般在0.5~0.7μm×0.6~1.5μm之間。無芽胞、無鞭毛,且常單個存在,很少成雙、短鏈或小堆狀排列。通過觀察和分析粉蚧蟲在顯微鏡下的形態特征,我們可以更加準確地識別其種類、生長階段和性別,進而為制定有效
顯微鏡下的粉蚧蟲|應用百科粉蚧蟲體表常被有白色或乳黃色蠟質覆蓋物,酷似白粉披身,已知約1400余種,其中有很多是害蟲。如何觀察粉蚧蟲呢?觀察活體粉蚧蟲或將其制樣成玻片一般使用體視顯微鏡。在體視顯微鏡MZ62下可觀察其外部形態、體色、蠟質層等特征。這些細節特征為我們深入了解粉蚧蟲的品種鑒別、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意義提供了寶貴的線索。經制樣后的粉蚧蟲,可在生物顯微鏡ML51-N下觀察,重點觀察其體細微結構和形態特征,如觸角、口器、足等。通過觀察和分析粉蚧蟲在顯微鏡下的形態特征,我們可以更加準確地識別其
如何檢測百日咳?顯微鏡是種方法|應用百科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呼吸道飛沫傳播。病初很像感冒,非典型病例可能無癥狀,或僅有輕微咳嗽、低熱。如何檢測百日咳?顯微鏡鏡檢是診斷百日咳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可以幫助醫生直接觀察呼吸道分泌物,尋找是否存在百日咳桿菌。顯微鏡鏡檢是通過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樣本(如鼻咽拭子),將其涂布在載玻片上,經過固定、染色等處理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樣本中的細胞形態和細菌結構。用生物顯微鏡ML51-N進行高倍油鏡鏡檢,百日咳桿菌在顯微鏡下具有特定的形態特征,
你了解巴斯德菌嗎?生物顯微鏡如何檢測|應用百科巴斯德菌是一種革蘭氏染色陰性菌,常寄生于狗、貓、家禽、鳥類等動物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可引起家禽霍亂、出血性敗血癥,以及人的腦膜炎、敗血癥等疾病。那么如何檢測巴斯德菌?可采用細菌培養和生物顯微鏡鏡檢。一、細胞培養在哥倫比亞瓊脂平板上形成直徑為1~2 mm、不透明、淺灰色菌落二、生物顯微鏡鏡檢經革蘭染色,在生物顯微鏡ML51-N下,呈小桿菌或球桿菌,單個存在,有時成對或短鏈;無芽孢、無鞭毛。巴斯德菌在生物顯微鏡ML51-N下的觀察主要涉及形態結構和染色
霍夫曼調制相襯(Hoffman Modulation Contrast,簡稱HMC)是ROBERT HOFFMAN教授于1975年提出的一種觀察方式①,是基于斜照明技術加入偏振鏡、狹縫光闌和調制器改進而來的一種透明樣品觀察技術,特點是有三維立體感,且適用于塑料培養皿,有人稱之為“窮人的DIC”,主要用于IVF注射等顯微操作。MF53-HMC拍攝的卵母細胞一、成像原理斜照明成像與明場成像對比②斜照明(Oblique Illumination)技術又稱離軸照明(Off-Axis Illuminati
熒光顯微鏡應用于腫瘤輔助診斷研究【案例背景】深圳某科研檢測公司需要開展對腫瘤的輔助診斷研究,需要用到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Mshot明美推薦了研究級熒光顯微鏡MF43-N搭配四通道光源MG-120,可以即開即用提供高質量的熒光和明場成像,可以自主選擇和升級熒光激發塊,可對FISH樣品進行單色熒光或雙色熒光觀察。搭配明美自主研發的FISH熒光原位雜交分析軟件,快速成像,自動著色,一鍵合成多色熒光圖像,直觀地判斷最終的
體視熒光顯微鏡走進香港大學深圳醫院1.地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2.配置體視熒光顯微鏡MZX81顯微鏡相機MSX23.樣品雞胚胎(神經)4.機型介紹研究級體視熒光顯微鏡,采用高品質的無限遠平行雙光路設計,標配平場復消色差物鏡,成像清晰銳利,可以實現BGU等多通道熒光激發,廣泛應用于斑馬魚等模式生物研究。1X平場復消色差物鏡長壽命數顯LED熒光模塊支持熒光、明場觀察1:7大變倍比,可選1:1010X/22大視野目鏡可選可變角三目觀察頭樣品拍攝明美顯微成像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可提供不同應用方向的顯微鏡、顯
光學顯微鏡觀察方式大盤點:DICDIC是微分干涉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的縮寫,這種顯微鏡由Francis Smith于1947年左右發明,然后由Georges Nomarski在1952年改良并沿用至今。它可以用于細胞等透明樣品成像,并且成像具有強三維立體感。在透明樣品成像中,與相襯(phase contrast)和斜照明(oblique contrast)技術相比,DIC可以適用于略厚一點的樣品,且有更強的立體感、更高的數值孔徑,細節表現更豐富。D
光學顯微鏡觀察方式大盤點:暗場暗場觀察(Dark field)是和明場觀察(Bright field)對應的一種觀察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屏蔽直射光,然后用散射光進行觀察,實現類似丁達爾效應的效果,揭示明場下無法觀察到的細節。星空可以說一種暗場觀察,星星一直都在,但在白天有太陽(直射光)的時候看不到,在晚上,不再有太陽直射光,星星的散射光在黑暗的背景下變得可見。ML31暗場拍攝的木槿花粉一、成像原理透射暗場光路暗場成像原理簡單,擋住直射光,只讓傾斜光照明樣品,樣品產生散射光,然后散射光通過物鏡成像。
偏光顯微鏡應用于藥物晶體觀察與檢測在藥物研發領域,晶體結構的觀察與檢測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藥物的質量、穩定性和生物活性。近期,明美MP41偏光顯微鏡,配合MDX10顯微鏡相機安裝于東北區域,為藥物晶體的偏光性材料觀察與檢測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MP41偏光顯微鏡是針對偏光性材料觀察與檢測而精心打造的一款顯微鏡。它采用旋轉式載物臺,360°等分刻度,能夠精確控制樣品旋轉角度,滿足消光觀察的需求。同時,MP41還配備了勃氏鏡和可搖入式聚光鏡,使錐光觀察更加方便快捷。MDX10顯微鏡相機則是MP41
金相顯微鏡:揭秘日常生活中的微觀世界金相顯微鏡通常應用于金屬材料觀察研究,例如觀察晶粒的大小形狀和分布、檢測晶界和孔隙等微觀結構特征,這對于金屬性能評估、質量控制以及工藝優化都具有重要意義。除了金屬材料應用,金相顯微鏡還可以應用在很多日常生活中,為我們揭示微觀世界中的重要信息。義齒質量控制義齒(假牙)是一種人工制品,用于替代缺失的牙齒,筒長使用耐用且生物相容的材料,如陶瓷和合金。缺失牙齒會導致鄰近牙齒移位和牙槽骨吸收,義齒可以填補缺失的牙齒空缺,恢復牙齒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使口腔外觀更加自